n128175

标签: 激光武器

以前看055的时候,没有注意,其实我们的激光武器,早就上舰了。仔细看图一中红

以前看055的时候,没有注意,其实我们的激光武器,早就上舰了。仔细看图一中红

以前看055的时候,没有注意,其实我们的激光武器,早就上舰了。仔细看图一中红圈的部分。外形看上去,很像是九三阅兵亮相的LY-1(图四),但是对比一下,又好像有些许不一样。不知道055上搭载的,是哪一款,什么型号?另外,图二中的雷达,被烟囱熏的发黑,会不会影响性能呢?
我国激光武器,被沙特“退回”了?不少人看到美媒爆料,称沙特指责“寂静猎手”存在缺

我国激光武器,被沙特“退回”了?不少人看到美媒爆料,称沙特指责“寂静猎手”存在缺

我国激光武器,被沙特“退回”了?不少人看到美媒爆料,称沙特指责“寂静猎手”存在缺陷,就觉得我们的国货又遭打脸,错了!真相是,美媒兴冲冲扒开这套系统的第一层外壳,结果却被第二层外壳上刻着的“中国电战,天下第一”晃...
笑死了,你拍我的卫星显摆,我也拍你的卫星实景,这算不算泄露隐私?!美国的MA

笑死了,你拍我的卫星显摆,我也拍你的卫星实景,这算不算泄露隐私?!美国的MA

笑死了,你拍我的卫星显摆,我也拍你的卫星实景,这算不算泄露隐私?!美国的MAXAR公司7月份拍我们的遥感卫星,意思就是看我厉害吧!我能拍到你,还发到网上。咱们也不惯着,9月13日,长光卫星发布了拍摄到MAXAR的遥感卫星,来吧!互相伤害,互相暴露隐私吧!是美国在偷窥,我们又拍到了正在偷窥的偷窥者!我们不仅能拍到,还能打下来,而且很快我们能轻松打下来,很轻松那种!美国霸权的老招数也不灵了,中国也可以玩,甚至有可能还更先进,只是不便展示而已。卫星相互拍摄,说明中国太空军事实力让对方忌惮,时不时的用挑衅带试探的小聪明,摸一下中国的底牌。假如它们试探,我们没有能力回应,它会用更危险的方式再次挑衅中国,实力和能力加反制,同时制约,它才不敢轻举妄动,更不敢制造摩擦挑衅摸底!中国早有卫星激光武器了,还有卫星捕捉功能!中国又没有占领美国一寸土地,没有杀美国人,老是给中国挖坑,就是强盗逻辑!
博主表示,不要小看小日本!如果他资源够充分,他能马上把他造出来!配图是一张日本

博主表示,不要小看小日本!如果他资源够充分,他能马上把他造出来!配图是一张日本

博主表示,不要小看小日本!如果他资源够充分,他能马上把他造出来!配图是一张日本车载激光武器的照片。日本这种车载激光武器,功率只有10千瓦,打打小型无人机还行,而我们的高达300千瓦,两者没有任何可比性。九十年代的日本突飞猛进,当年的日本确实不可小觑。今天的日本已经白发苍苍,就是给他足够的资源,六代机,航母,火箭,雷达,激光武器他们也无法造的出来。这是智力上限的问题,日本能发展,早在九十年代,00年代经济最好的时候一飞冲天了!激光武器除了功率,还有一更难的是如何能解决发射时的快速充电和发射冷却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解决了快充和发射的冷却技术。快速充电和发射冷却技术美国都解决不了,日本就跟别指望了。没必要尬吹日本,也得正视自己国家主权发展。
国产歼星舰试射激光武器[滑稽笑][滑稽笑]​​​

国产歼星舰试射激光武器[滑稽笑][滑稽笑]​​​

国产歼星舰试射激光武器[滑稽笑][滑稽笑]​​​
阅兵如何保证低空安全?看,他们就是低空安全的守护者,阅兵时,多款激光武器系统正在

阅兵如何保证低空安全?看,他们就是低空安全的守护者,阅兵时,多款激光武器系统正在

阅兵如何保证低空安全?看,他们就是低空安全的守护者,阅兵时,多款激光武器系统正在运转,时刻监控阅兵场上的安全,防止未知无人机的干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场上展示的激光武器系统更强,还是正在运行的激光武器系统更强呢?
在中国300千瓦的激光武器面前,日本10千瓦的激光武器就是个笑话。中国300

在中国300千瓦的激光武器面前,日本10千瓦的激光武器就是个笑话。中国300

在中国300千瓦的激光武器面前,日本10千瓦的激光武器就是个笑话。中国300千瓦级激光武器与日本10千瓦级系统之间存在巨大的技术代差,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功率参数上,更反映了两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整体实力差距。在这场高科技竞赛中,中国展示了300千瓦级的LY-1舰载激光武器系统,而日本目前主要依靠10千瓦级的地面激光装置。激光武器作为新时代的国防科技代表,正在重新定义现代战争规则,而两者之间的性能差异令人震惊,几乎形成了代际差距。中国在2025年9月3日的九三阅兵式上公开展示了LY-1舰载激光武器系统。这套系统采用银灰色合金装甲与深蓝色能量显示屏,外观极具未来感,其最大功率达到300千瓦,有效拦截距离超过20公里,能够同时应对无人机群和超音速导弹的饱和攻击。相比之下,日本激光武器发展较为滞后,在2025年5月的防务与安全设备国际博览会上,川崎重工首次公开展示了舰载高功率激光装置概念。而三菱重工推出的10千瓦车载型激光装置,有效射程仅1.2公里,只能拦截低空慢速无人机。在应对复杂战场环境方面,中国系统表现出更强适应性,LY-1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有效作战,甚至具备软杀伤能力,可通过低功率激光照射瘫痪敌方光学设备。日本系统则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湿度超过60%的环境下,射程会骤降至800米。发展路径上,两国选择也迥然不同,中国采取了“上来就王炸”的策略,直接发展大功率系统,日本则更注重小功率激光武器的试验和部署,主要针对反无人机需求。后勤保障方面,LY-1系统只需电力供应就能持续作战,大大简化了后勤流程。日本系统虽然也不需要补充弹药,但因功率较小,需要更频繁的维护和保养。实战检验方面,中国激光武器已经过验证,沙特阿拉伯使用中国“寂静狩猎者”系统在实战中取得良好效果,而日本激光武器尚未经过实战检验,实际效能存疑。从战略视角看,激光武器差距反映了两国国防科技的整体水平,中国通过系统性的研发投入,在KBBF晶体等关键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日本则受限于科研实力和预算投入,难以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未来发展趋势上,中国计划进一步升级LY-1系统,整合电磁脉冲模块形成光电磁复合打击能力,日本则计划在2032年后列装舰载激光武器,时间线上远远落后。需要指出的是,激光武器只是国防体系的一部分,不能完全代表一国军事实力。但它确实反映了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防现代化水平,在这场高科技竞赛中,中国显然已经取得了显著领先优势。中日激光武器的巨大差距启示着国防科技创新需要长期坚持和系统规划。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的军事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激光武器很可能改变未来战争形态,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参考资料:中国军网《兵器大观丨激光武器——“光之利刃”走向战场》
为什么各国都抢着登月?直白点说,这不光是为资源,还藏着军事大算盘,中国要是先在月

为什么各国都抢着登月?直白点说,这不光是为资源,还藏着军事大算盘,中国要是先在月

为什么各国都抢着登月?直白点说,这不光是为资源,还藏着军事大算盘,中国要是先在月球安激光炮,38万公里距离,光速一射,2秒不到就能达到地球任何角落!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月球距离地球平均38万公里,环境几乎是真空,没有大气干扰,这对于激光和定向能武器来说是理想条件。光速武器在真空中几乎不衰减,从月球发射过去只需1.3秒,地球上的防御系统根本无法完全拦截。如果在月球背面建基地,利用陨石坑天然掩护,不仅可以隐藏设施,还能监控地球上的卫星、空间站等重要设施,信息战和轨道战的主动权都掌握在手。这种能力不仅仅是进攻的威慑,也可以用于防守。比如应对突发威胁、恐怖袭击甚至极端气候事件,月球上的高能激光武器或监控系统,都能起到快速响应的作用。这种从天空到地面的全覆盖视角,是地球上任何军事基地无法比拟的。除了军事价值,月球还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库。最吸引人的,是氦-3,这种核聚变燃料在地球上几乎没有,但在月球表层却大量存在。氦-3无放射性、无污染,是可控核聚变理想燃料。只要掌握了开采和运输技术,就意味着掌握了未来能源的核心。理论上,100吨氦-3就足够地球使用一年,这意味着能源霸权的掌握者不仅可以保障国内能源安全,还能影响全球能源市场。月球的太阳能资源同样丰富,由于没有大气层遮挡,也几乎没有阴天,发电效率可以是地球的三倍以上。只要建起月面太阳能发电站,再通过微波或无线传输回地球,就能为地球供电,甚至支持深空任务。再加上月球表层丰富的钛、铝等金属资源,为建造工业设施提供材料,这就为未来深空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低重力环境下,航天器发射成本大幅下降,月球成了火星及更远深空任务的理想中转站。随着资源和战略价值被重视,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紧布局月球。中国的探月工程从2004年启动,嫦娥系列任务稳扎稳打。嫦娥一号2007年绕月探测,嫦娥二号2010年扩展轨道,嫦娥三号2013年实现软着陆,嫦娥四号2019年首次探测月球背面,嫦娥五号2020年采样返回,嫦娥六号2024年再创纪录,从月背带回1935克月壤样本。中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并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站。与此同时,中国与俄罗斯签署备忘录,合作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共享科研与资源开发。美国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也在稳步推进,ArtemisI无人绕月成功,ArtemisII计划2026年绕月,ArtemisIII预计2027年中期着陆,建立可持续科研基地。欧洲航天局提供技术支持,日本开发月球车,印度钱德拉扬三号在2023年南极成功软着陆。这些国家动作频繁,背后不仅为科研,也看中月球位置带来的战略机遇。谁先占据月球,就拥有更大话语权。私营企业也在加入战局,SpaceX星舰、蓝色起源等企业推动月球货运和科研设施建设,月球经济圈初步显现。这让原本由国家主导的月球探测,逐渐进入商业化竞争阶段。月球不仅是能源和科研宝库,还具备强大军事潜力。激光武器在月球真空环境下效率高,精度高,发射到地球目标的速度快,远超传统导弹。月球低重力、天然掩护、太阳能充足,使得建造和维护军事设施成为可能。如果哪个国家率先部署了激光武器和监控系统,就能在战略上形成巨大优势。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禁止在月球部署核武器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但定向能武器和军事设施条款没有完全覆盖。这意味着谁先建站,谁就有可能掌握事实上的军事主动权,也能在国际规则尚未完善时书写新的规范。月球的价值不仅限于军事和能源,月球背面“电磁干净”,是射电天文学理想观测点,有助于探测宇宙深处的信号。嫦娥六号采回的月壤样本中,富含稀土元素和工业金属,可用于未来月球建站和深空探测。通过3D打印和就地资源利用技术,可以在月球上建造科研站、实验设施,降低深空探索成本。太阳能发电、能源储存与运输技术在月球上验证,也将推动地球能源技术发展。月球的竞争格局是复杂的,多国同时行动,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中国与俄罗斯在科研和资源开发上合作,中美则存在战略角力,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与中国探月形成明显竞争态势。欧洲、日本、印度等国家加入,使月球真正成为全球焦点。私营企业的参与,又增加了灵活性和商业竞争因素。未来,谁先占据月球制高点,不仅掌握科研与能源资源,还能在战略、军事和信息战上占据主动。这要求各国在规则制定、技术安全、资源开发和国际合作上都要做出提前布局。月球的战略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曾经的浪漫象征。
为什么各国都抢着登月?直白点说,这不光是为资源,还藏着军事大算盘,中国要是先在月

为什么各国都抢着登月?直白点说,这不光是为资源,还藏着军事大算盘,中国要是先在月

为什么各国都抢着登月?直白点说,这不光是为资源,还藏着军事大算盘,中国要是先在月球安激光炮,38万公里距离,光速一射,2秒不到就能达到地球任何角落!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月球距离地球平均38万公里,环境几乎是真空,没有大气干扰,这对于激光和定向能武器来说是理想条件。光速武器在真空中几乎不衰减,从月球发射过去只需1.3秒,地球上的防御系统根本无法完全拦截。如果在月球背面建基地,利用陨石坑天然掩护,不仅可以隐藏设施,还能监控地球上的卫星、空间站等重要设施,信息战和轨道战的主动权都掌握在手。这种能力不仅仅是进攻的威慑,也可以用于防守。比如应对突发威胁、恐怖袭击甚至极端气候事件,月球上的高能激光武器或监控系统,都能起到快速响应的作用。这种从天空到地面的全覆盖视角,是地球上任何军事基地无法比拟的。除了军事价值,月球还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库。最吸引人的,是氦-3,这种核聚变燃料在地球上几乎没有,但在月球表层却大量存在。氦-3无放射性、无污染,是可控核聚变理想燃料。只要掌握了开采和运输技术,就意味着掌握了未来能源的核心。理论上,100吨氦-3就足够地球使用一年,这意味着能源霸权的掌握者不仅可以保障国内能源安全,还能影响全球能源市场。月球的太阳能资源同样丰富,由于没有大气层遮挡,也几乎没有阴天,发电效率可以是地球的三倍以上。只要建起月面太阳能发电站,再通过微波或无线传输回地球,就能为地球供电,甚至支持深空任务。再加上月球表层丰富的钛、铝等金属资源,为建造工业设施提供材料,这就为未来深空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低重力环境下,航天器发射成本大幅下降,月球成了火星及更远深空任务的理想中转站。随着资源和战略价值被重视,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紧布局月球。中国的探月工程从2004年启动,嫦娥系列任务稳扎稳打。嫦娥一号2007年绕月探测,嫦娥二号2010年扩展轨道,嫦娥三号2013年实现软着陆,嫦娥四号2019年首次探测月球背面,嫦娥五号2020年采样返回,嫦娥六号2024年再创纪录,从月背带回1935克月壤样本。中国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并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站。与此同时,中国与俄罗斯签署备忘录,合作建国际月球科研站,共享科研与资源开发。美国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也在稳步推进,ArtemisI无人绕月成功,ArtemisII计划2026年绕月,ArtemisIII预计2027年中期着陆,建立可持续科研基地。欧洲航天局提供技术支持,日本开发月球车,印度钱德拉扬三号在2023年南极成功软着陆。这些国家动作频繁,背后不仅为科研,也看中月球位置带来的战略机遇。谁先占据月球,就拥有更大话语权。私营企业也在加入战局,SpaceX星舰、蓝色起源等企业推动月球货运和科研设施建设,月球经济圈初步显现。这让原本由国家主导的月球探测,逐渐进入商业化竞争阶段。月球不仅是能源和科研宝库,还具备强大军事潜力。激光武器在月球真空环境下效率高,精度高,发射到地球目标的速度快,远超传统导弹。月球低重力、天然掩护、太阳能充足,使得建造和维护军事设施成为可能。如果哪个国家率先部署了激光武器和监控系统,就能在战略上形成巨大优势。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禁止在月球部署核武器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但定向能武器和军事设施条款没有完全覆盖。这意味着谁先建站,谁就有可能掌握事实上的军事主动权,也能在国际规则尚未完善时书写新的规范。月球的价值不仅限于军事和能源,月球背面“电磁干净”,是射电天文学理想观测点,有助于探测宇宙深处的信号。嫦娥六号采回的月壤样本中,富含稀土元素和工业金属,可用于未来月球建站和深空探测。通过3D打印和就地资源利用技术,可以在月球上建造科研站、实验设施,降低深空探索成本。太阳能发电、能源储存与运输技术在月球上验证,也将推动地球能源技术发展。月球的竞争格局是复杂的,多国同时行动,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中国与俄罗斯在科研和资源开发上合作,中美则存在战略角力,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与中国探月形成明显竞争态势。欧洲、日本、印度等国家加入,使月球真正成为全球焦点。私营企业的参与,又增加了灵活性和商业竞争因素。未来,谁先占据月球制高点,不仅掌握科研与能源资源,还能在战略、军事和信息战上占据主动。这要求各国在规则制定、技术安全、资源开发和国际合作上都要做出提前布局。月球的战略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曾经的浪漫象征。
为什么都争着登月呢?就这么说吧,要是中国能在月球上架激光武器,只需要1.3秒就能

为什么都争着登月呢?就这么说吧,要是中国能在月球上架激光武器,只需要1.3秒就能

为什么都争着登月呢?就这么说吧,要是中国能在月球上架激光武器,只需要1.3秒就能摧毁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梦舟飞船、揽月着陆器和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已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这标志着全球登月竞赛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登月航天服、载人月球车等正按计划开展初样产品生产和相关地面试验。各种大型试验已经完成,包括飞船综合空投试验、着陆器两舱分离试验、火箭芯一级三机动力系统试车等。梦舟载人飞船,原名新一代载人飞船,是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载人飞船。主要用于我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兼顾近地空间站运营,登月任务可搭载3名航天员往返地面与环月轨道。揽月着陆器是我国全新研制的地外天体载人下降与上升飞行器,由登月舱和推进舱组成。可搭载2名航天员往返,并可携带月球车和科学载荷,是航天员登陆月球后的月面生活中心、能源中心及数据中心。采用两枚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先后将揽月着陆器、梦舟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登月这件事,从技术上看已经不是问题了。首个登陆月球的探测器,是苏联月球2号于1959年9月硬着陆月球。美国阿波罗11号于1969年7月成功软登陆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历史上最早登陆月球的人类。美国在1972年12月发射阿波罗17号,执行迄今为止最后一次载人登月任务。这么多年过去了,登月技术早就成熟了。是各国现在重新开始登月计划,情况变得有趣起来。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宣布,其"月球25号"探测器目前已经失联,初步推测该探测器进入了非预先规划的轨道并撞上了月球表面。该探测器于当地时间2023年8月11日被送入月球轨道,本有希望抢在印度的"月船3号"之前登陆月球南极地区。这同时也是俄罗斯47年来首次执行登月任务。47年没碰过登月,手生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则宣布,该国"月船3号"着陆器将于北京时间8月23日20时34分左右着陆月球。印度确实成功了,"月船3号"被视为该系列政策执行以来的首次重大任务。莫迪政府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将印度在全球私人航天发射市场的份额,从2020年的2%提高五倍。这就是经济账。2023年4月,世界首个民间企业挑战登陆月球,日本私人航天公司Ispace的"月兔-R"月球着陆器试图在月球表面软着陆时坠毁。承载着美国五十多年来首次登月愿景的"游隼"月球着陆器,在发射升空不到24小时后,因故障导致推进剂出现"严重泄漏"宣告任务失败。看起来大家都在抢时间。到目前为止,只有苏联、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和日本成功把探测器送到月球表面,其中仅美国宇航员登陆月球表面。现在的登月竞赛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美苏争霸,现在是多国参与。技术门槛降低了,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都比几十年前强太多。是成本还是很高,所以必须要有足够的动力才行。月球南极成了香饽饽,那里有水冰资源。水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氧气就是火箭燃料。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从月球发射火箭到深空比从地球发射容易得多。所以月球可能成为人类探索太阳系的中转站。还有就是月球背面,那里受地球无线电干扰小,特别适合建射电望远镜。月球上的氦-3资源也很诱人,虽然现在核聚变技术还没成熟,是将来可能有用。各国登月计划背后还有科技实力展示的考虑。能登月的国家,航天技术肯定不差。航天技术涉及材料、动力、控制、通信等各个方面,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印度登月成功后,国际地位确实有所提升。当然,登月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在进入休眠状态后,"月船3号"未能被唤醒。月球表面环境恶劣,温差巨大,设备要能承受极端条件。通信延迟也是问题,地球到月球的信号传输需要1.3秒,实时控制很困难。所以登月器必须有很强的自主能力。各国现在都在投入大量资源搞登月,说明大家都看到了月球的价值。不只是科学价值,还有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月球可能成为21世纪的新大陆,谁先占住了有利位置,将来就能获得更大的主动权。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争着登月的根本原因。信息源:《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正全面推进各项研制建设工作》-中国政府网